和事佬媽媽 [20230818F#蛇仔的窩]
這次視力檢查的事情發生在蛇仔國二的時候,那時正是蛇仔進入叛逆青春期的年紀。
在那一次蛇仔爸責備孩子之後,我就勸蛇仔爸要改變:不要對孩子撂狠話、不要故意跟孩子講反話,更不要帶著負面情緒跟孩子說教……
我知道蛇仔爸說教的出發點是為了孩子好,他只是承襲了我婆婆的教養風格,以他的年紀他也無法完全捨棄掉婆婆對他的影響力。
我跟蛇仔爸的教養觀念並非全然一致,相較之下,他更接近我們上一代的傳統教養觀,我不會完全否定傳統父母的教養方式,因為我沒辦法逐條逐項地列舉出所有傳統的觀念都是錯的,正因為如此,我們的教養觀念往往是在傳統與現代之間相互拉扯,同一個問題可能因為孩子不同的成長階段而會有不同的標準,同一套標準又可能無法適用在每個孩子的身上,何時該遵循傳統,何事又該回歸現代,教養其實沒有放諸四海皆準的規則。
有幸能夠為人父母是生命中一項很獨特、了不起的修練,而教養子女更是一門藝術,那不是像一加一等於二可以簡單套用公式、得到答案的解題過程,也不是用非黑即白的二分法就能訂立出明確規範的事情,在許多時候我也會因為與孩子之間意見相左、無法溝通,甚至是引起爭執而感到沮喪難過,所幸到目前為止我都還能冷靜下來,在事後找尋與孩子好好溝通的方法。
現在重新閱讀這篇文章,對於這其中的過程我的感覺是溫暖的,我想父母跟兒女間的感情就是這樣吧,就算經歷過衝突與爭執,那樣的過程在之後仍會堆疊成親情的厚度。
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
[原文寫于20150531]
[和事佬媽媽]
蛇仔唸國小、國中時,學校每學期都會發出《視力檢查通知單》,提醒家長要帶著小孩去醫院檢查視力。
晚上我就帶著通知單以及「苦主」蛇仔一起到眼科診所去做視力檢查。
在去診所的路上,蛇仔就語帶憂慮地問我:「媽,要是等下驗了以後,醫生說我的近視度數增加了怎麼辦?」
還能怎麼辦?我覺得蛇仔這是多此一問,不過我知道蛇仔的重點不是在於「近視了怎麼辦」,而是「被爸爸得知我近視了」該怎麼辦?比起近視,蛇仔更怕面對老爸的責備。
近視與否是事實的認定,這不是可以逃避或是偽裝的題目,因此也沒有「能怎麼辦」的選項,就是只能乖乖被唸而已。
不過畢竟都還沒有經過醫生檢查,根據「無罪推定原則」的邏輯來看,尚未就診的蛇仔還不算是有近視,事前的擔憂只是徒增煩惱,我就故作輕鬆地回答蛇仔:「如果醫生說你近視了,那我就會問說增加多少度?需不需要配眼鏡啊?」我假裝沒聽出來蛇仔內心真正憂慮的問題。
蛇仔仍然面有憂愁:「爸爸一定又會唸了!」
每一次蛇仔的視力檢查好像變成了他們父子倆的親情角力戰,孩子的近視度數增加,爸爸就會不開心,他會從太愛看電視、太愛打電動、都不點散瞳劑……全都叨唸一遍,有時還可能連我都會跟著一起被唸,蛇仔爸會從離開診所後一路唸到回家,蛇仔小的時候經常是一路哭著回家,但是認真說起來,比起蛇仔的同學們,蛇仔花在電動上的時間算是少的了。
視力檢查結束,我們等著醫生叫診聽報告,面色凝重的蛇仔看得出來很緊張。
輪到蛇仔了,醫生看了一遍檢查結果後說了句:「度數有增加了一點。」
接著醫生請蛇仔裸視看遠方圖片上的字,然後配戴鏡片後再看一次,醫生最後很肯定地告訴蛇仔:「我想你該配眼鏡了。」
蛇仔的臉色馬上就垮了下來,我知道他是在害怕面對爸爸的責備。
醫生還有例行的檢查要做,我先走出診間。
回到蛇仔爸的身邊後,我低聲跟蛇仔爸說:「你等下別再罵他,我們也算是把他的視力顧得很好了,他國二才開始戴眼鏡,而且近視度數並不深,醫生說他只有需要戴的時候再戴就好。」
蛇仔爸聽了之後沒說什麼,但是等到蛇仔出來、在他的身邊坐下後,他就開始碎唸:「你終究還是要戴眼鏡了嘛,一天到晚跟你說,少打一些電動、少看一些電視,你就不聽嘛,眼睛是你自己的,你自己不愛惜啊,誰叫你要一直玩電腦?這是你自己的選擇啦。」
蛇仔不說話,看著他一臉執拗、倔強的表情,我知道他聽到老爸講這些話很不高興,他不會跟老爸頂嘴,但也不想向老爸低頭認錯。唉,看著他們父子倆緊張、不愉快的樣子,讓我也跟著繃緊神經,整個心糾結了起來,我心想:原來頑固的臭脾氣是會遺傳的。
在等待領藥的時候,我趁著蛇仔爸不在旁邊,趕忙充當和事佬安慰蛇仔:「爸爸也是關心你啦,要是爸爸什麼都沒說,他都不聞不問這樣也很奇怪啊,對不對?」
晚上蛇仔問我:「老媽,我功課還剩下札記要寫,可是我不知道今天要寫什麼?」
我隨口說了句:「就寫去看眼科要配眼鏡的事啊,你可以抒發一下你現在的心情。」
蛇仔想了一會兒,他果真拿今晚看眼科的事當題材,寫了一篇札記:
眼鏡
往往父母都只會不斷告訴我們不要戴眼鏡,而到了真的要戴眼鏡的時候,父母又只會說:「誰叫你要一直玩電腦?這是你的選擇!」
是,這是我的選擇,因為我不懂:一個健康的人,但終生不快樂,這樣意義何在?我選擇玩電腦,因為我想要有快樂的童年,而不是當健康卻無法融入同儕之間的人,戴眼鏡就戴吧,至少我戴得愉快!
看完蛇仔寫的札記後,我有種莫可奈何的感覺,是我建議他寫這個題目的,不過看到他寫得如此坦率直白,這讓我有些驚訝。
我欣賞蛇仔有別於傳統的另類觀點,是啊,一個身體健康但心裡卻不快樂的人,的確也不是全然的健康,過份遵循標準或規則,過著循規蹈矩的人生,這樣的生活很可能是枯燥乏味的,蛇仔很有自己的想法,敢於質疑傳統、挑戰威權,我想這也不算是壞事吧。
我不能說孩子的觀念不對,但也無法全然認同他的想法,那天晚上我花了一點時間寫下我想跟孩子說的話:
孩子,首先,老爸絕對是愛你的,這一點無庸置疑,老爸對你的關愛跟老媽所給你的,只有做法上的不同,而絕對沒有質量上的差異。
老爸會用責備、恐嚇的言語來表達他的規勸,我想那是源自他的媽媽,也就是你奶奶的教養方式,奶奶也是這樣用傳統、威權的態度在教養自己的小孩,所以老爸只是在複製奶奶年輕時對他的教養模式。爸爸企圖用「罵」的字句來阻止你的心靈沉迷在電玩世界裡,並不表示他不愛你,所以請你體諒傳統的老爸,你可以對於爸爸的責罵表達氣憤,但是請適可而止就好,太過偏激的情緒不只可能會傷害到爸爸,那肯定會讓你自己的心感到受傷。
人與人之間總有意見不同的時候,父母跟孩子之間也是一樣的,當你跟老爸起爭執的時候,請記得:
在你小的時候,每次你想買玩具時,設定購買限額的是我,而往上加碼的一定是你老爸;
每次當我不准你吃飯配電視時,走向電視機並且打開它的,一定是你老爸;
半夜裡會起身幫你蓋被子、早晨起來會走到你的床邊輕撫著你稚氣臉龐的人,除了我之外,你老爸也會做這些事。
所以別忘了,老爸愛你的心跟老媽是一樣的。
你應該明白:爸爸是用他所能理解的教養方式在養育你。
得到同儕的認可確實很重要,我小的時候也很擔心自己沒有朋友,但是千萬別為了迎合朋友的一切要求,而失去了自己原本良好的本性,要慎選朋友,不要盲目地從眾,你才不致迷失在損友要求的相挺、忠誠之中,也才不會誤入歧途,做出了讓自己終身後悔的憾事。
玩線上遊戲並不是全然地不行,但請記得要適可而止,你的時間應該是歸你掌控的,而且你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:打球、閱讀、與家人相處、出遊、課業,不要讓電玩霸佔你太多的時間。
老媽欣賞你與眾不同的思維,欣賞你有表達自己想法的勇氣,不過請記得要理直氣和,你可以表達你心中很獨到的見解,別忘了要心平氣和地讓對方理解你的意思,不帶負面的情緒,不用傷人的字句,溝通的目的是要說服他人支持你,而並不是逞一時的口舌之快,說一些言詞鋒利、得理不饒人的氣話損傷對方,「理」跟「禮」的讀音相同,這表示想要跟人講道「理」,應該還是要從「禮」出發吧。
我花了許多時間寫完這篇文章,不過最終我還是沒敢給蛇仔看。
留言
張貼留言